close

    

奈特杜納的告白  

當我想到她時,心中充滿了欲望和渴求,如此洶湧,

就像過去的種種回憶和很久以前的聲音,流水,強風,使我的心難以承受。

親愛的,我們必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那裡來的……

一黑一白──合為一體

 

一場史無前例爭取自由的暴動事件

《蘇菲的抉擇》威廉.史岱隆 1968年普立茲文學獎之作!

《時代》雜誌百大最佳英文小說之一

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最喜歡的書之一,收藏於柯林頓總統圖書館

郝譽翔、張鐵志、謝哲青  一致推薦

  

究竟是為了什麼心理成因,

讓原本應當普愛世人的杜納牧師,

日後卻瘋狂地殺害白種人呢?

 

創作靈感來自於美國史上唯一一次大規模的黑奴暴動事件發起者──奈特杜納在獄中寫下的告白書。威廉史岱隆以第一人稱角度,構築了黑人牧師奈特杜納曲折的一生。

奈特杜納的外婆在18世紀從黃金海岸來到美國,被賣給維吉尼亞州的白人──奧非爾斯.杜納,從此烙背下世襲的奴隸身分,年僅13歲的外婆生下奈特的母親不久便斷食而死。奈特的母親長大後和農莊一名黑奴生下了奈特,父親因為不滿主人掌摑,出逃以後永遠地消失在奈特的世界裡。

奈特從小聰明靈敏,深得主人喜愛,因此識字、精研聖經、學習木工,成為主人最能幹的幫手,主人告訴奈特,當他木工技藝純熟,且滿25歲之時,會讓他自由,然而這個自由夢在主人農莊連年虧損以後破碎了,奈特輾轉來到一個有雞姦癖的牧師家,三年後又被賣到白人文盲的手上。

黑人生活的折磨是多樣而難以描述的:奈特幼時目睹母親在廚房遭白人強暴;身為最能幹的奴僕他時常被出租以增加主人收益;在白人的蔑視目光下,他必須收起尊嚴,隱忍著青春期對性、對愛情的渴望;在情緒感知上,黑人被要求像個無感的透明人,在工作負荷上,被要求像個畜生不停地做,有時甚至被要求如馬戲團的公雞互鬥,提供娛樂……憤恨、悲傷、無奈,奈特都靠著《聖經》的慰藉忍受下來了。

日復一日,奈特明白黑人的命運好比過去被奴役的希伯來人一樣,要有一個摩西來帶領黑奴逃離古埃及,在流著奶與蜜的地方有尊嚴地活著。他在禁食與模糊的幻象中辨識出神下達的訊息──屠殺白人。

1831年,他號召十多個黑奴起義造反,殺了五十多個白人,包括他所傾慕的白人女孩,不久之後即被補入獄處決。他在獄中告白書中痛陳千千萬萬同他一樣黑皮膚的人所受的屈辱,訴說一個良善的人如何被白人逼到牆角,進而步上復仇之路……史岱隆以歷史學家之眼、社會學家之胸懷、良知雕刻家的手、心理學家之刀,以及豐富的小說家想像力,將這份告白書成就為經典之作。

 

【精采內文搶先讀】

當他們把他推進篷車時,他對著天空悲鳴:「老天,老天爺!」哭得像一顆心都要融化了。在那一刻,我繞過牛棚角落,往屋子的陽台看去。陽台上只有兩個人,正在演出最後的一幕──漆黑的男人和骨頭般慘白的女人,全身因難以言喻的懼怕而僵硬,兩人像幻影般急切地壓向門,在合為一體的粉碎和心痛的告別中──一剎那間陽台似乎沐浴在和我出生時破曉之際的晨光中。然後我看到威爾向後退開,彷彿自一吻中抽離,迅速由側面揮擊,幾乎立刻砍斷懷海德太太的頭。

這時他看到我了。「就這樣了,牧師,只剩下一個!」他大叫:「她是你的了!就在地窖門邊!去幹掉她吧,牧師!」 他以狂野的怒氣嘲弄我。「要是你不能讓紅血流,你就不能領軍!」

沒有發出聲音,也沒有說一句話,瑪格麗特.懷海德站起來,從她躲在地窖門邊的牆壁後方爬出來,逃開我──像風一樣地逃開我。她腳步輕快,像一個小孩一樣,兩隻裸露的臂膀僵硬地伸出,棕髮繫了一個蝴蝶結,在藍色塔夫綢的衣服上來回跳躍,那件衣服被汗濕染成深藍色,緊貼住她的背。我沒有看到她的臉,只有在她已轉過屋子的角落消失後,我之前見過的那條綁住頭髮的緞帶在風中飄飛了一下後掉落地上時,才意識到就是她。

「你看!她跑了!」威爾吼著,對其他零星出現在院落的黑人揮動他的寬斧,「牧師,是你要她,還是我?」

啊,我多想要她!我心想,拔出了劍。她跑到乾草地去了,當我也跑過角落時,我以為她已經溜走了,因為我沒有看到任何人。可是她只是摔倒在與腰齊高的草地上,而當我站在那裡時,她又站了起來──遠處一個苗條嬌小的身影──繼續朝遠方一段彎曲的籬笆逃跑。我往田裡衝去。空氣中滿是跳躍的蚱蜢:牠們在草上飛掠,跳過我的路徑,碰到我的皮膚時引起一時尖刺的疼痛。我覺得汗水流進了我的眼睛。握在我右手的劍向下垂落,如整個世界那樣的沉重。然而我很快就趕上了瑪格麗特,因為她很快就跑累了;就在她想爬過圍籬時,我趕上了她。她沒有出聲,也沒有說話,沒有轉身哀求或爭論或抗拒,或甚至思索。我也沒有說話──我們的最後邂逅可能是最寂靜的一次。在她的腳下,一根木柱整個粉碎倒塌,使她向前傾倒,裸露的雙臂依然向前伸出,彷彿是在歡迎她愛的某個久未見面的人。她就那樣差點摔倒,但又穩住腳步時,我第一次聽到她發出受傷的急促呼吸聲,就在這聲音中,我把劍刺進她的側身,就在她的胸部後側下方。她終於尖叫出聲。輕盈、高雅、那具軀體的敏捷輕柔──全都像靈魂般自她身上飛出。她倒在地上,軟趴趴的,像一塊破布;在她倒下時,我又刺了她一劍,在同一個地方,或靠近之處,在滲出的血已經把她的藍色絲綢染紅的地方。這次沒有尖叫聲,但是第一聲尖叫在我耳朵裡回響,好似遠方天使的哭聲;當我從她摔落的身軀旁轉開時,我聽到一陣颯颯響聲,宛如夏季暴風吹過松樹叢時的起伏,又立刻察覺那是我自己吵鬧的呼吸聲,傳送著出自內心深處的啜泣。

我從她身旁蹣跚走開,穿過田野,悵然若失地叫喚自己,然而我才走了十來步便聽到她的聲音,低微,虛弱,幾乎沒有氣息,像是從記憶中傳來的聲音──從童年早已遺忘的草地上傳來的聲音:喔,奈特,我好痛。請你殺了我吧,奈特,我好痛。

我停住腳步,回頭看。「死吧上帝詛咒你白色的靈魂。」我哭了。「死吧!」

喔,奈特,請殺了我吧,我好痛。

「死吧!死吧!死吧!死吧!」

劍從我的手中滑落。我回到她的身邊,低頭看她。她的頭枕在手臂內側,好似她在睡覺一樣,那栗色的秀髮鬆落,散在乾澀枯黃的乾草田上。蚱蜢在青草間不安地跳躍,在她的臉龐四周飛舞。

我聽到她低語:「我好痛。」

「閉上眼睛吧。」我說。我伸手用手指找一截堅固的圍欄,再次感覺到她少女的氣味和薰衣草味,苦澀香甜地刺激我的鼻孔。我又說了一句:「閉上眼睛吧。」然後當我將那截圍欄高舉在她頭部上空時,她望著我,彷彿穿過她無法估量的痛楚,以一種我從未經歷過的沉重和睏倦的溫柔,低聲說了一句甚麼話,然後不說了,閉上眼睛,推開所有的瘋狂、幻象、錯誤、夢想、和衝突。於是我以那段木頭用力敲擊,她就迅速離開了,接著我將那截可恨、碎裂的木棍用力拋到遠處的雜草中。

我漫無目的地繞著她的屍體──在田野四周無謂地尋找,像一隻流浪狗──究竟過了多久,我也不知道。太陽升得更高了,滾燙:我自己的肉體熾熱難當。在農場裡,我聽到戰友們在呼叫我時,覺得他們的聲音都十分遙遠。在樹林的邊緣,我發現自己坐在一根木頭上,雙手抱著頭,不知為何想著童年的古老時刻──溫暖的雨,樹葉,一隻夜鷹,滾動的水車,單簧口琴的彈奏──幾個世紀之前了。然後我又起身,重新漫無目的地繞行她的屍體,不很靠近,但又看得見,好像那壓皺的藍絲綢是中心點,而我必須循著軌道環繞,走著永不停息的朝聖之路。有一次在我奇特的旅程中,我以為我又聽到她的低喚,以為我看到她從那燃燒般的田野中起身,似乎對著一群隱形的旁觀者伸出手臂,棕髮和單純的學校制服被風嘲弄,而她叫著:「喔,我會為永恆的愛情而暈眩!」可是接著她就在我眼前消失了──如空氣和光刻出的雕像一樣,消溶無蹤──我終於轉身離開,回頭去加入我的同伴。

 

【作者簡介】 William Styron威廉.史岱隆

1925年生於維吉尼亞州,畢業於杜克大學,曾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被譽為繼海明威和福克納之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1951年,長篇小說處女作《在黑暗中躺下》一問世就獲得美國文學藝術學會的大獎。1967年出版的《奈特杜納的告白》為其摘下1968年普立茲文學獎桂冠。1978年由著名的蘭登書屋出版的《蘇菲的抉擇》(自由之丘出版)成為美國當代小說的經典之作,被譽為「西方小說史上的里程碑作品」,為史岱隆贏得當年的美國國家書卷獎。其小說慣於將死亡與性,殘酷與激情融為一體。另著有《漫長的行程》、《縱火焚屋》、《靜靜的灰塵》和《看得見的黑暗》等。

 

【譯者簡介】謝瑤玲

美國伊利諾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東吳大學英文系及政治大學教授。從事翻譯工作多年,譯作超過兩百本,有《蘇菲的抉擇》、《玫瑰的名字》、《英美兒童文學簡介》、《女教皇》、《花園宴會》、《標點符號全面通》、《最動人的英文》、《布萊森之英文超正典》、《死也要上報》等。目前從事教學、研究、論述,並持續翻譯,從不間斷。

 

【美國黑人人權大事紀】

1831年  奈特杜納屠殺白人抗暴事件

1861年  美國南北戰爭(直至1865年)

1870年 美國國會正式通過憲法第十五修正案,保障黑人男性擁有投票權

1920年 美國女權運動者的努力下,美國國會通過憲法第十九修正案,賦予所有婦女投票權

1908年 世界有色人種拳擊冠軍──傑克強森擊敗世界冠軍加拿大裔白人湯米本斯,成為第一位正式獲世界重量級拳擊冠軍的黑人

1947年 傑基羅賓森以先發一疊手身分代表布魯克林道奇隊出場,為史上第一位登上美國職棒大聯盟的黑人球員

1950年代  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黑人民權運動

1950年 查克庫珀成為NBA選秀第一位被選中的黑人球員,同年11月因為賽制之係厄爾洛伊德成為第一位走上NBA賽場的黑人球員

1964年  美國國會通過《公民權利法案》,1965年通過《選舉權利法》,正式以立法形式結束美國黑人受到的在選舉權方面的限制和各種公共設施方面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制度

1964年 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1968年 馬丁路德金恩博士遭暗殺

1972雪莉奇斯霍姆成為美國眾議院第一位黑人女性

1986年 歐普拉主持的《歐普拉脫口秀》播出(直至2011年),成為美國史上第四高收視率的電視節目

2008年 歐巴馬當選美國第44任總統(2009年1月上任)

 

【媒體好評】 

這本書不只重構一段重要的美國族群史,其關於受壓迫者/反抗者的苦悶與憤慨的書寫,也不斷在歷史與此刻回響。──張鐵志(《號外》雜誌主編兼聯合發行人)

以民主法治自豪的美利堅合眾國,透過一八三一年的南安普敦暴動,全體公民開始學習寛容、信任與尊重。這是奈特・杜納留給我們世界最大的精神遺產。──謝哲青(文史旅行家)

史岱隆讓讀者知道奈特˙杜納是一個人,像你,像我,像白人,有人的情感和複雜性,可能受到誘惑也可能犯錯,但絕對不是像白人眼中跟動物一樣的非人,更何況他對瑪格莉特的情感最後使他在臨死前找到了愛,是聖經中闡釋的唯一真理,也只有愛可以化解仇恨。我想這正是史岱隆對黑人讀者不願看這本書感到遺憾最大的原因:他並沒有醜化那個以宗教狂的草莽留名於白人歷史的黑奴,而是深入他的內心去剖析他的人性。──謝瑤玲(本書譯者)

他開啟了我們共同的歷史──詹姆斯˙鮑德溫(James Baldwin,美國黑人作家)

 

【基本規格】

精裝/開本14.8*21cm/392頁/單色

上市日:2014年4月30

ISBN:978-986-90194-9-1

出版:自由之丘文創事業

定價:420

 

博客來連結: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3352?loc=006_002

讀冊連結: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700505

金石堂連結: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8730423097&lid=search&actid=wise

 

arrow
arrow

    freedomhi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